1.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2.英国气象学家表示,五年内全球升温可能超过 1.5 摄氏度,这会对人类生存带来哪些影响?

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什么什么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有何影响,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5.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6.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多选题_气候变化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 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好的条件认识自身和外界,面对复杂的气候以及环境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都离不开人类的活动,在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气候变化更多的是带给整个生物圈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不甚了解。科学家们却发现,气候变化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人类自杀率的增加。

目前我们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初步阶段,人们已经观察到海平面上升对很多沿海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认识到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在冰层中休眠的细菌开始传播。然而,科学家们认为,气候变化除了带来呼吸系统疾病等传染病的蔓延之外,还将增加人们受伤的几率,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借助于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人们可以看到气温升高而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的趋势,如果一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平时升高了1℃-2℃,这时的死亡率也会比正常年份高。

二者虽然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科学家们认为,温暖的天气增加了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如果夏天的温度过高,人们选择游泳降温的方式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样与此有关。

同时,科学家认为,冬季老年人的死亡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温度低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子女们也会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照顾。而适合活动的季节里,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别的活动,引起冲突以及疾病的方式也因此增多。

人们可能会觉得相关研究有些荒谬,但是根据科学家们的表述,我们可以很快了解到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目前相关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气候变化同样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面对这样的状况,科学家们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人们的防患意识,在特殊的天气中设置更多的岗位来减少事故的发生,这可能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英国气象学家表示,五年内全球升温可能超过 1.5 摄氏度,这会对人类生存带来哪些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出现,也影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温室效应是很早就提出的了,可能人们现在更多的去关注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对温室效应的关心也不多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温室效应依然存在,依然严重,我们应该更深刻的认识到它的形成原因与危害,这样可以促使人类取一系列的措施去减小温室效应以及它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我们的子孙一片干净的土地。

首先,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二氧化碳也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1988年7月4日,美国的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幸福》发表了一篇引起世界瞩目的文章,作者认为,21世纪将出现非常恶劣的气候,气温上升比任何一次都更高更快,全球气候将出现混乱反常,世界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正是燃烧煤、石油、汽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迅速积聚,比二氧化碳少得多但是同样有害的氯氟化碳等气体也迅速增多。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这些气体起着温室玻璃那样的作用,让阳光射入而又把热量留聚下来。它们吸收而不是反射能生热的红外线辐射,从而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温室效应。(当然,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了解了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很多都在于人类自己的破坏,由于经济发展,大量的工厂建筑纷纷建立,随之也带来了大量污染气体向大气排放的后果,生产对木材的需要造成了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文明进步的同时,温室效应也在加剧······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具有影响范围广,制约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等显著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直接造成的后果。因此,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及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科学家和环境工作者关注、研究的焦点。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海洋有以下两个影响,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1) 全球变暖将造成海洋混合层水温上升,升温造成的热膨胀能显著地造成海平面的上升;

(2) 气温和海水温度的上升将造成极地冰冠的大量溶化,溶化的冰冠进入海洋,促成海平面上升。如果将来气温大幅度上升,对极地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那时极地冰川和冰冠将大量溶化,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将远远超过混合层热膨胀的贡献。在下个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约为每10年6㎝,预计到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20㎝,到下个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65㎝,海平面的这一变化将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如下的影响和灾难:

⑴淹没沿海陆地,造成土地浪费,特别是沿海城市与耕地。

⑵淡水及储备减少

⑶海洋生物生活环境遭到改变,大量死亡或被迫迁徙,给渔业带来一定损害。

⑷海滩和海岸将遭受侵蚀;

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

⑹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

⑺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影响航运;

⑻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到影响;

⑼破坏供排水系统;

⑽造成温度带改变,热寒带扩大,温带缩小,给农业造成损害

二、对农业的影响

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农业方面。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气孔(气体和水蒸气通过的细孔)只要张开得小一点即可收入同样数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由于蒸发所损失的水份就减少了,结果是植物会长得更大。农作物生长较快,就可能较快地把土壤中的养分吸光,农家就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化肥。粮食的质量可能随着二氧化碳的提高而下降,因为叶子的含碳量可能增加,含氮量可能减少。在温室效应中,害虫和病害较易蔓延,但是,温室效应可以引发一系列环境和气候问题,如害虫繁殖、干旱加剧等,它们可以从根本上恶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构成严重的危害,这对农业是相当不利的。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始时间有可能提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在新的适宜环境条件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呈指数式增长,造成农田多次受害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冬季变暖,病虫更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更为严重的是多种主要作物的迁飞型害虫比今天分布更广、危害更大,粘虫越季繁殖面积大幅度扩大,由于南北温差减小,粘虫、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春季向北迁入始盛期将提前,而秋季向南回迁期推迟,使危害的时间延长。另外,迁飞性害虫春秋往返迁飞的路径也将影响,使其集中危害的分布区发生相应的变化。气候变暖会改变作物病原体的地理分布,病虫害的流行蔓延。杂草的超常生长,意味着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这将加剧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更多的农药治理。农药业意味着我们环境的污染会给严重。

温室效应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co2含量增多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气候变暖给植物带来的影响。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当co2含量增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生产能力;由于气温上升,一些原本寒冷的地区也将变得适合农作物生长,扩大了植物生长区域,这是有利的一面。

三、对林业和牧业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林业和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加上温度升高,生长期延长,所以草木的产量将会提高;由于气温上升,使植被带北移,即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代替;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林木和牧草的品种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牧草,如果一种劣质草类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迅速生长并占领草原,将有可能使草原的生产率大大下降;气温升高,如果降水没有相应的增加,则空气湿度有可能下降,这样就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暖冬可以减少害虫的越冬死亡率,从而加重虫害的威胁。

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的人时,这种就会跟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开始繁殖,并通过下一次叮咬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完成的传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4)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

五、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增强大气逆辐射,全球气温会普遍上升,使得热带几乎无法让人居住;.强对流天气加重。飓风、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南北极的融化影响洋流,使得海水温度发生改变,从而让大陆气候变得异常;总的来说,气候方面的异常可导致包括旱灾、水灾、雷电、飓风、风暴潮、沙尘暴、霜冻、暴风雪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进而导致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六、冰川融化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七、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反复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即是这些变化过程后生存下来的产物。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由于人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经纬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1)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以北美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物种迁移率来比较即可了然。当最近的更新世的冰期过后,气温回升,树木以每世界10~40千米速度的速度迁移回北美。而依照21世纪气温将升高1.5~4.5℃.的估计,树木将向北迁移5000~10000千米。显然要以自然状态下数十倍的速度进行扩散是不可能的。况且,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片断人只能使物种迁移率降低。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向灭绝。只有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群落。

(2)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

(3)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温度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化和南极冰层收缩。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面将升高0.2.~0.9米,甚至更高。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海平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生物种类来不及随着海水上升迁移到适当的地域。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

海平面升高对珊瑚礁种类有极大危害。因为珊瑚对海水的光照及水流组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海水按预算的速度升高的话,那么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海水温度升高同样会对珊瑚产生极大危害。由此将导致大量的珊瑚沉没以致死亡。

总的来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来源分为两个:自然和人类活动。各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温室效应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水、农牧业、森林业等受到影响;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许多沿海城市和低地;会使有些地区变得干燥,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总之,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

从这些我们将看到温室效应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你害怕了吗?担心吗?人类还能存活下去吗?我们必须取该有的行动了,来减小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由于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时当务之急,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首先,暂订2050年作为目标。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所以现在,人类要竭尽所能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可惜仔细检视各种方案之后,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一项对策足以独挑大梁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氟氯碳化物是Chloro-Fluoro-Carbon 的缩写,是各种含氟含氯等非燃性有机溶剂的总称,为电子产品焊接组装后的优良清洁剂。但因无法接受生物分解,且比重甚轻,逐渐上升累积后会破坏地球的臭氧保护层,使地球生态环境遭受宇宙线的攻击而产生极大的危机。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决定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小组的组员就首先查资料,了解了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课题,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不仅了解认识了许多原来不懂得知识,还懂得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对地球的重要,从今以后,我们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争取从小事,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什么什么

全球升温超过 1.5 摄氏度将对人类和地球带来严重的影响:

1. 更频繁的自然灾害:全球升温加剧自然现象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如洪水、干旱、飓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2.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为人类生存和健康带来威胁。

3. 食品供应下降: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和食品供应链的不稳定与减产,可能使得全球粮食生产下降,价格上涨,使得食品供应难以跟上全球人口增长。

4. 健康风险增加:气候变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气温变化,从而增加空气污染疾病、传染病和过敏症等健康风险。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的匮乏,例如用水短缺,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健康问题。

全球变暖需要全球范围的协调和共同合作来应对。各国需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寻求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全球变暖将影响人类社会的种种方面,一些进一步的影响如下:

1. 气候灾难:全球变暖可以增加极端气象,如热浪、暴风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增加人口的风险。根据模型和历史比较,全球变暖将导致天气的灾害性增加。

2. 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能源供应是全球经济的命脉。出现极端气象可能会损坏能源基础设施,如火力发电厂,公路和网格的电力线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造成能源的短缺及供应不稳定性。

3. 不稳定的经济形势:全球变暖可能对经济增长和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汽油和煤炭开可能会减少,其中一些国家将可能面临基础设施瓦解和自然匮乏的问题。

4. 饮用水短缺: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由此导致全球水中的淡水储量减少。这将导致地下水储量的下降,最终可能会导致饮用水的不足和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

5. 大量灭绝的物种:全球变暖将导致因栖息地丧失或变得不适宜而大量物种的灭绝。根据不同研究估计,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物种灭绝率可能会是历史上最高的。

因此,全球变暖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问题。所有国家都必须借助各种,以减轻已经造成的和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影响。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取积极行动,从个人的行为到国家的政策,都需要对应地行动。

全球变暖还将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 粮食产量下降: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全球不同地区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例如,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可能会面临干旱、洪涝、虫害等侵害,难以正常生长和收割。

2. 价格上涨:由于粮食供应的不足和需求增加,散户和商户价格可能会上涨。这可能导致一些贫困国家的粮食短缺,使贫困人群生存更加困难。

3. 改变农业区域: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全球不同地区的农业状况发生变化。一些低温地区可能会变得更加适宜农业,一些高温地区可能会变得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这可能导致农业产业的区域重心和农产品质量的改变。

4. 水不足:农业不仅需要适合的气候,还需要大量的水。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水短缺,农业收成下降。另外,水短缺还可能对养殖业产生影响,因为饮用水的供应可能会短缺。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相关国家需要取措施,改善气候条件,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减少粮食浪费,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和支持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有何影响,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枯竭、土壤退化、大气污染、垃圾和废物管理。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过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引发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水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威胁。

2、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破坏、过度捕捞、土地开发和污染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减少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3、水枯竭:全球水面临着供应不足和水质恶化等问题。过度的水开发、水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威胁了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可持续供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4、土壤退化:过度的土地利用、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退化和土地损失等因素导致了全球土壤退化问题。土壤退化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5、大气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空气污染问题。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燃煤等活动释放出的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危害。

6、垃圾和废物管理: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和废物管理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大量的塑料污染和不可降解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可以取以下措施来减缓环境问题

1、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实施濒危物种保护,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制定水管理政策和,鼓励水的节约使用,加强水污染的防控和治理,促进可持续的水利用。取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如合理耕种、轮作休耕、植树造林等,促进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生产。

3、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规范和加强大气排放标准和监测。推行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塑料使用和推广可降解材料,加强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

4、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倡导节约、环境友好的行为和习惯。这些积极的措施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和持续努力,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创造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影响极大。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要肩负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任

2、各工业化国家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淘汰或改进落后产业、产能,提高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应对能源日益枯竭而带来的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增加投资,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4、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像美国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节约能源,并帮助不发达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各国要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形成“爱我地球、保护生态”的良好意愿,并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17794487.html?fr=qrl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正在北京召开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的主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指出,气候变化让我们又多了一个立即取紧急行动的理由。

当前最急迫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变暖还缺少基本的认知,气温升高到底会改变些什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

———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如果降水量不明显增加,将会使我国农牧交错带南扩。东北与内蒙古相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70公里左右,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150公里左右,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界线将南移20公里左右,草原的面积将因此增加。但农牧过渡带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沙化威胁巨大。

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中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气候变暖同样对昆虫、杂草有利,这使得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增大。

———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年平均温度增加1°C,大于10°C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就延长15天,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也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

———水将变得更少更脏。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最大,以辽河流域增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全球变暖还使得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

在干旱年份,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预计2010——203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全球变暖将使降水变率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

———个人生活质量将会下降。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将更加明显,高温使得、细菌、、敏感原更活跃,同时它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高温热浪的增加将使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对贫穷地区的人口将是最大的。

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更是经常处于海岸气候极端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